I see, Eye see

I see, Eye see
I see, Eye see

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

舒米恩是誰? / Suming「海邊的孩子」講座

/攝影;Ma Caca /記錄:林耳機 /

舒米恩是誰?

他是來自台東都蘭部落的小孩,從小在海邊長大,愛上音樂,也依靠著音樂成就自己,現在他也想靠著自己和音樂,成就更多的孩子。

在舒米恩的17歲就開始寫歌得獎,高中畢業後曾經到花蓮搭過醫院的天花板,因為想像不到這樣下去的生活,而決定繼續求學,從花蓮再流浪到台北。在台灣藝術大學的時候,開始組織圖騰樂團,得到海洋音樂祭的大賞。

從吹豎笛的小孩,到幫齊秦寫歌,舒米恩用音樂證明自己,可以用音樂繼續活下去。

在這樣的過程中,因為自己的原住民身分,他開始想要用自己的母語創作,並對自己原住民的身分感到質疑,為什麼自己是原住民,阿美族代表甚麼?為何自己不願意講母語?

多年後,舒米恩開始尋找自己的語言與文化,他發現而文化在生活裡,在圖騰的創作中,放進阿美族語,也將東部海岸特有的閒散與樂觀氛圍,都放入歌曲之中,不斷傳唱的過程中,他也發現自己可以貢獻的部分。他思考,部落中的老人,有很多文史工作者會關心,擔心古老技藝無法流傳下去,部落中的小孩,則有很多社福團體關注,擔心小朋友們的營養午餐,擔心小朋友們無法上學,那青少年呢?國中以後就自生自滅了嗎?

他決定為正值叛逆期,不怎麼可愛的青少年,籌劃豐年祭前的營隊,帶領著它們上山下海說母語,採野菜、打獵、跳舞、捕魚,學這些可以做甚麼呢?還要將這些古老的技藝包裝成孩子們喜歡的方式,每天在網咖之中打打殺殺,不如親自作一把番刀,上山砍竹子自己做餐具,好好的發洩一下。文化即生活,追尋自己的文化、認識自己的文化,與認同自己的長輩,都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不那麼容易的迷失自己。

剛開始用上台北引誘孩子們,後來,上台北已經吸引不了他們了,舒米恩還自己出機票錢,把孩子帶到加拿大,舒米恩自己問自己:『到底是為了甚麼?』其實,他自己清楚了解,他想讓更多孩子看的更多,看得更廣,像他一樣,有機會認同自己,相信有很多大人關心他們,跟孩子們一起做展覽、表演的過程中,舒米恩也在陪過去迷惘的自己再走過一次迷惘的少年時期。

在高雄這個炎熱的下午,舒米恩分享了他自己的歷程,與自己想為部落做的事情,也分享了自己的創作與生活,2010年的個人創作專輯用阿美族語與電音互相融合,希望大家不只可以哈日、哈韓、也能夠哈原住民,這張專輯拿遍了全國各大音樂獎項的肯定,今年的金曲獎,也獲得了三項入圍,在這個午后,舒米恩期待著下個星期金曲獎揭曉後的肯定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Suming來自台東都蘭,對於部落,有著深厚的情感。
在阿美族豐年祭開始(7/15)的前一週,Suming要舉辦一個營隊,
讓100多個弟弟妹妹可以參與,共同累積美麗文化。

他們會在這裡共同生活,由部落長老及哥哥姐妹們教導敬老尊賢,
學習歌舞、雕刻、編織、刺繡、作菜、撒網、捕魚…,
讓美麗的傳統得以留下來。

部落的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的基礎,部落裡許多傳統與技藝,正在流失。
而今年2011年,Suming再次用七場演唱會與三場講座以及有紀念意義的商品,
籌措都蘭部落「Pakalungay青少年傳統教育及技藝訓練活動」的資金,
凝聚在地的力量,讓部落的青少年可以參與Pakalungay活動,
讓部落的希望與種子,可以成長茁壯而不再感到迷失。

沒有留言: